從oppo研發出快充開始,到現在已經有不下7種的快充協議,除了主流的PD快充和QC快充外,還有一票的其它手機廠商們跑馬圈地整出的各種快充,看著似乎很復雜的樣子,但事實上只要記住兩點就好。
1、所謂的快充協議,在某種方面來說是一個相互識別設備的協議,目的是保證快充的安全和有效;
2、快充的核心,其實只有大電流充電一個,包含了兩個派系,但基于的是同一個原理。
手機充電,包含了手機、數據線、充電器三個部件,而快充協議的存在就是識別手機是否支持快充,數據線是否能夠承受高電壓或者大電流,充電器是否能夠提供快充所需要的大功率,只要其中一個不符合,那么快充就無法進行,最多提供基本的5V2A快速充電。至于搞出來7種快充協議,更多的是不同品牌之間的圈地和圈錢。
至于快充的原理,不管怎么變都只有一個,就是我們初中學的物理公式
要提高充電效率,只有提高電壓、增大電流,或者兩者同時提高三個途徑,但是鋰電池的充電電壓基本是恒定的,都在4.2V左右,過高的電壓充電會讓電池產生危險,所以無論是什么途徑,最后對電池進行充電的時候,電壓都會穩定在4.2V左右,大功率最后只能轉換成大電流充電。
所以許多廠家樹個招牌,整個“自主研發”的快充技術出來根本就就沒有意義,反而各種各樣的快充協議會把消費者搞混,帶來各種使用的麻煩。還不如早早統一投入到快充協議的懷抱。